2024年,“期·新”百年湖艺再出发杰出校友美术作品联展圆满落幕,但圈内对“一部湖南近现代文艺史,半数由湖艺的校友写就”的述评热度不减。2015年1月6日,小寒虽至,冬日暖阳却恰到好处。为进一步丰实校史研究,特别是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存在的综合性艺术本科院校—-湖南艺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学校三馆中心主任李雪蓉教授率湖艺前辈口述历史访谈小组专程登门拜访了湖南艺术学院1960级美术专业杰出校友、湖南省戏剧学校1965级优秀校友萧有恺、姜冠文夫妇,恰好他们的儿子萧川也从北京回湘探亲在家,大家一起围坐畅聊话叙。李雪蓉教授先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校史溯源成果和访谈目的,然后切入访谈正题。
(访谈合影)
将门之后,择艺启航
1943年,抗日战争战火席卷全国,湖南也无所幸免,日军所到之处,满目疮痍。战火硝烟中,萧有恺在湖南涟源的一个军人家庭中出生了。父亲萧庆鑫是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湖湘三千国民党将领》(民革湖南省委,团结出版社)记载:“1925年,南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营长。1935年5月23日,晋升步兵中校。抗日战争时期,任团长,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因作战勇敢升为师长。后调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任少将作战处处长。参加了衡阳保卫战,抗击日军。”1951年,在家乡辞世。
1953年,10岁的萧有恺和母亲移居长沙,投奔姐姐。他所就读的韭菜园小学美术、音乐教师是黄源健老师。黄老师慧眼识珠,有心栽培这棵艺术小苗,不但在美术课堂内给予了他细心指导,还教他拉二胡,期盼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巧的是,升入长沙市十七中后,美术老师又是黄老师的丈夫周济亚先生。在两位老师教导下,中学时期的萧有恺便习得了初步的绘画技能,奠定了专业基础,也坚定了从艺的人生志向。舞勺之年的萧有恺显露出将门之后的格局和男子汉的担当。他与母亲寄居在姐姐姐夫家,尽管作为父母生了十多个姐姐才诞下的这个珍贵儿子被家人呵护备至,但他仍然坚持利用闲暇时间挑沙土、打零工自筹学费。在职业选择上,他小小年纪就很有主见,没有听从姐姐姐夫招工进厂的建议,坚定地走上艺术道路。
1960年,萧有恺如愿考入湖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与李鹏林、谢惠钧、孙建林、朱开源、夏儒今等成为同班同学。萧老师回忆说,当时湖南艺术学院院长张跃远是军人出身;副校长周达则很儒雅,是一位艺术通才;专业老师有聂南溪、徐照海、曾晓浒、欧阳琼琛、黄甦、杨安久、潘秀源、朱辉、云石霖等一批年轻才俊。在这里,萧有恺艺术天份得到了释放和培养,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美学理念,磨砺了中、西画等多个方向的技艺,为日后成为山水画名家积蓄了能量。他告诉我们,如果学校正常办学下去,他们三年预科后再读二年就能顺利从美术科班本科毕业。然世事难料,1961年底,因国家经济困难,办学不到4年的湖南艺术学院被迫撤销停办,在校师生分流为二支。高年级并入湖南师大,萧有恺所在的美术预科班转入湖南省戏曲艺术学校舞美科。时任老师有欧阳琼琛、杨安久、黄甦、云时霖、潘秀源等。由于品学兼优,1964年,萧有恺还曾由省文教局选中,向时任湖南省重要领导的华国锋同志去汇报面签一个设计方面的事项。萧老回忆道:“当年华主席好像是省内主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我就在教育街农业厅老院子前坪遇到他,他身披军大衣,站在坪里听取我汇报,期间还亲切地问了几个问题,汇报完后,华主席就在我递交的文件上爽快地签了字。”
1965年,萧有恺毕业后分配到郴州地委歌舞团从事舞美设计工作。1966年,文革正式开始,因时局所需,凭借一技傍身的萧有恺在夹缝中得以悄然安身,成为两个派系争抢的“笔杆子”,负责抄写大字报、画宣传画。1969年初,文艺界大下放正式开启,萧有恺成为第二批下放到农村的文艺工作者。下放所在地郴州板桥公社领导让他绘制当地地图,足迹踏遍当地山山水水,边看边想边绘地图,在预期内圆满完成了任务。同时被祖国农村山山水水、乡土风情的感染还画了大量速写。人生中的每一个看似无用的“昨天”,在日后都会发现它们正是“今天”和“明天”的铺垫。回顾这段“徒步绘地图”的往事,我们认为这是萧有恺“山水画艺术实践”的良好开端。手绘地图成稿后,工作得到了领导认可,也赢得了群众的尊重。1969年,萧有恺由郴州村县革委会工作组被调入地区革委会文化组,担任美术专干,主管地区的美术工作。其中主持绘制 “毛主席像”和办工农兵学习班、编写工农兵画册等。期间,多次联络由省美协下放到郴州地区的美协领导陈白一、莫立唐等画家,筹办画展,出版画作。
1972年6月,湖南省文化局遵照省委领导卜占亚的指示,着力成立湖南省文工团杂技木偶队。经郴州地委慎重研究,决定将萧有恺作为舞美专业人才推荐到省文艺工作总团杂技队。萧有恺往后数十年扎根杂技团,并以此为支点深耕山水画创作,直至2003年退休。作为杂技团舞美专业骨干,他的舞美设计成就也十分醒目。如:1976年,他在全国第一次杂技比赛中获得了文化部舞美设计奖项,并得到组委会的点名表扬;他为杂技节目《春蚕吐丝》所设计的舞台布景得到了业内外一致好评;并撰写了多篇杂技舞美方面的论文,发表于《中国杂协》和全国省市的专业刊物。
佳偶天成,比翼双飞
缘份真是奇妙,姜冠文的家境与夫君萧有恺相似。姜冠文是广西桂林人,由于时局动荡,1957年9岁的姜冠文随母北上长沙,与姨爹姨妈一家共同生活。姨爹李君九曾作为陈明仁的高参,在湖南和平解放谈判中担任首席代表,为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任第一兵团人事处少将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办公室主任、湖南省商业厅副厅长等职。长沙市第十中学唐碧莹老师则为她开启了艺术之门。
1965年,姜冠文在唐老师的鼓励下报考了湖南省戏剧学校,并如愿登榜,与郦渊、谢丽芳、吴尚学、熊艺郎、贺旭、陈巽如、郑大正、戴树铮、杨安等为同班同学,受教于杨安久、黄甦、李鹏林、云石霖、何香清、王兴隆等老师,装饰画特别有天赋,深得工艺美术专业背景的恩师杨安久赏识。
1966年11月,姜冠文与谢丽芳、戴树铮、陈巽如、郑大正、文运夫等同学组成了“长征队”,在李鹏林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步行至井冈山的革命之旅,这段特殊的青春经历,拉近了姜冠文与老师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1969年底,全校停课停学,知青下乡,戏剧学校全体师生下放到靖县劳动锻炼。1971年,在艮山口公社中学和三里大队小学任教。1972年初,分配到靖县东方红小学任教。四个月后,姜冠文与同学范琰调入黔阳地区文工团负责舞台布景工作。当时,黔阳地区文工团的团长正是曾担任湖南省戏剧学校校长的郭耕夫。姜冠文与范琰入职后不久,郭校长十分信任、器重晚辈后生,也十分希望她们能在基层剧团进一步提高艺术实践能力。他将八个样板戏的舞台布景工作全部安排给这两位涉世未深,仅在学校正规就读一年左右的年轻人。由于在学习期间,练就了较为扎实的基础,虽然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做舞台布景,却也胸有丘壑,底气十足。当处女作《海港》的舞台布景完成时,在唐棣华老师的配合下,她们壮胆爬上了数米高的楼梯,欣赏自己的作品,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对母校栽培的感恩之情。自此之后,姜冠文在黔阳地区文工团踏踏实实做了一年舞台布景工作,屡创佳绩,舞台布景不仅得到了同行们的啧啧称赞,也受到了军代表等领导和资深演职人员的一致好评。
1972年,已接到调回省城调令的萧有恺为了与在母校结缘的冠文师妹修成正果,努力为她回省城奔波。1973年,姜冠文调入隶属于一轻的长沙市美术印刷厂,负责包装设计。姜冠文勤学苦研,顺势而为,从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师成功转型为一名包装设计师,频创佳绩。她的代表作《万国旗》(烟花包装设计)获中国轻工部一等奖、《龟蛇酒》获国家外贸部二等奖。
1982年,由时任木偶皮影艺术剧院郭雄院长(后担任湖南省艺术学校副校长)邀请,姜冠文调入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工作,从事剧目服装设计。她凭借在母校打下的扎实的舞美功底,在业内屡获殊荣,如由她主创设计的木偶剧《火云鸟》和《石三伢子》分别获文化部剧目文华奖、金狮奖、文化厅服装设计奖,她与萧有恺共同出版的专著《速写入门》(湖南省少儿出版社)成为业内权威教材。
1983年在澳大利亚国际木偶节上,木偶戏《金鳞记》获“荣誉奖”;1999年木偶戏《猎人海力布》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获“文华新剧目奖”;《青蛙王子》《唐打虎》《化蝶》等在湖南省新剧目汇演中获“优秀剧目奖”、“服装设计奖。”在国外的出访演出中,有外媒报道:“木偶服装美极了,巧夺天工,是精美的艺术作品,代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特点”。 1986年在《剧海》刊物上发表了专业论文《木偶的服饰》,同年在省文化报上刊登了《参加第一次泉州国际木偶节述评》论文,1988年在《剧海》刊物上发表了专业论文《论木偶服饰的功能》。同时受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邀请,为其专著《英译唐人绝句百首》进行封面装帧设计。
华艺学缘,不期而遇
很有意思的是,萧有恺夫妻在我们访谈前并不知自己是华艺徒子。出于好奇和印证,我们访谈回校后,马上找出王承渭老师主编的华中高艺册,惊喜发现萧老的启蒙老师黄源健、周济亚夫妻是华中艺专高艺师第18班校友,与著名画家萧方同班;而姜老的启蒙老师唐碧莹则是华中艺专更名改制为湖南省艺术学校“建国后新招第三班”的校友,与著名画家李习勤、易乃光同班。信息反馈过去,萧老夫妇非常激动欣喜。
萧老回电告诉我们,他和华艺不期而遇的缘分还不止于此。这次校庆活动让自己对母校办学历史更加明晰,也让他意识到,原来与自己交往多年的周令钊先生竟然是夫妻俩的大师兄。上世纪90年代初期,萧有恺机缘巧合得知周令钊先生回长沙,便携同夫人去拜访周令钊先生、陈若菊女士。姜冠文在跟先生说是他多年的粉丝后,周令钊先生非常高兴,并在姜冠文带去的周令钊发表画作收藏本上签名,随后两家便有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交往。
2008年,萧有恺携画作《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赴京向周老先生求教。周老对此画作夸赞不已。画中的橘子洲屹立在湘江之中,如同一艘即将启程的航母,威武雄壮。这也勾起了周老的无限记忆。他忆起抗战期间参加的抗敌画会,忆起了那些同在橘子洲开展抗日宣传的故人旧友。萧有恺见状,便陪同周令钊先生夫妻故地重游,周老还不忘掏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再次描画21世纪这片笼罩在祥和、生机氛围中的橘子洲。乘着茶意浓,兴致高,周老爽快应萧有恺之邀在杜甫江阁即兴留下了“杜甫江阁书画院”的墨宝。103岁高龄的周令钊先生得知萧有恺的《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库———萧有恺画集》出版后,竟不顾自己大病初愈,抱病为画册题字,说起这事,萧老潸然泪下。
(萧有恺、姜冠文夫妻登门拜访周令钊父女合影)
山水灵动,丹青磅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激荡碰撞与冲突中走向交融发展的时期,文艺领域在蓬勃发展的经济大潮中愈发活跃,美术领域活动频次增高,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陈白一、欧阳笃材、易图境、王憨山、黄铁山等老一辈艺术家纷纷在长沙举行个人画展,一展风采。
1983年,湖南省杂技团机构改革,萧有恺被文化厅任命为艺术室主任。1988年,萧有恺被任命为湖南省杂技团团长助理,在境外亲友的引荐下,他受邀赴美国塞班岛开展文化交流和写生活动。在美丽的塞班岛一待就是三个多月,蓝天碧海,目之所及皆是美景,这深深触发了萧有恺的挚爱——山水画创作,创作了一批海景山水画。1992年,年近半百的萧有恺身为舞美领域骨干,心心念念的还是“山水画”,在经济蒸蒸日上,文化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他决心“离岗退养”。他要为“内心挚爱的山水画”拼一把,全身心寄情山水画世界,迎接事业上的第二春!
他以对传统美术的“承传参悟”为突破口,结合其数十载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形成了独具“萧氏特色”的艺术创作观。《图画歌》(沈括)“画中最妙言山水”的观点让萧有恺深为所动,也深以为然,这一观点深刻地浸润至他毕生的艺术创作。他认为,“大千世界本来就是和谐浑然一体的,中国山水画在这万物之中,就像太极的演变,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一大一小,一动一静,一粗一细,一收一放,阴阳互动,气韵流畅,从这里使人感悟到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一位画家,有了技巧,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职业者,一个敬业者。而真正的画家、艺术家,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更需要有一颗平静的创作之心和底蕴浑厚的思维境界,以及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画画就得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走通了,便有了自己的风格。当作品的表达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其风格便自然流露”。
他以在湖艺打下绘画童子功为基础,悉心钻研山水画,不断寻觅、创新和发展专属于自己的“萧氏画语”。他认为,早年在湖艺所学习的舞美造型、构图技法与山水画技法是相通的,得益于此,他突破了美术创作传统所提倡的“从构图到运笔”的拘囿,其作品“中西相融,相得益彰”,他那骨子里浸润的军人后代的果敢基因促使他毅然打开了将现代审美情趣和大自然所蕴藏的浑厚底蕴融为一体的,既具磅礴气势,又有灵动气质的新格局,使独具“萧氏特色”的画作自成一体。
经不懈努力研学,萧有恺的山水艺术创作灵感喷涌而出,接连挥毫创作了《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南岳胜境》《泰山朝晖》《岳阳楼》《武陵奇峰》《登高图》《万里长城》《天下第一桥》等代表作。他以细腻灵动的笔触勾勒了中华五岳、佛教四大名山、黄山、庐山、武当山、长江三峡、张家界等国内的名山大川,以及柬埔寨吴哥窟、泰国巴堤亚、日本富士山、京都清水寺、美国关岛、塞班、英国伦敦、纽卡素等境外的美景胜地。这些画作构思融古出新,妙造精微,作品着墨不拘成法,苍润旷逸,画作中由内而外,由表及里透出新颖清奇,如梦似幻的画风,萧有恺用细致出彩的笔墨技法,将大山大水大自然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其个人的大爱大悟大情怀。
历经半世积淀,萧有恺终成山水画名家。他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2013年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亲自将他的画作《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定为湖湘宣传名片内容,精心印制的赠品奉送国内外贵宾。在省贸促会组织的境外画展中,他的画作一经展出,便被社会各界艺术藏家抢购。2013年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13000元/平尺成交。2022年,萧有恺参与了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维修改造项目山水画创作,省政府办公厅特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鉴于他的艺术贡献,《人民之友》《湖南日报》《潇湘晨报》《澳门晚报》《粤港澳大湾区报》等权威刊物以专版刊载了他的画作和艺术成就。2009年协同省对外友协主持主办的“巡太平洋五国艺术展”上,其作品《千年学府》在加拿大展出期间获加拿大国家金奖。2023年作品《吊脚土楼入云霄》(萧有恺画、颜跃进题款)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艺术博览会法国巴黎卢浮宫当代艺术家作品大展。湖南电视台“艺术家族栏目”在岳麓书院对萧有恺的艺术人生进行了上、下两集专题采访报道。教育部专家傅大利评价其画作“躬行万里路,潜绘磅礴章,萧有恺长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探索,融技法于情景之中,气韵于画境之外,使作品具有雄奇磅礴之气势、灵动画滋之神韵。”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评价,萧有恺的画作是“画中最妙言山水,他作画追求的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拘泥于古人的法度、方寸之中,给人气势磅礴、清新高雅、华滋浑厚、灵幻变化之感。因而,读其画便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萧有恺代表作《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子承母业,艺脉流长
当我们请萧老谈谈个人山水画作的特质时,儿子萧川不假思索抢过话头,朗声答道:“我父亲的画作,最大的特点是,他擅长用‘太极曲线’来勾勒山的形态,所以他笔下的‘山峰’很灵动”。儿子下意识的观感让萧老笑意溢满:儿子是懂自己,懂自己的作品的。
萧川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热爱艺术创作,对素描、速写、国画、水粉、油画、版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形式均有研究,其美术作品多次在海内外获奖、发表。成年后的萧川,子承母业,在湖南工业大学的王牌专业——包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又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进修,进修期间在学院装潢设计研究所兼职。之后赴日本京都精华大学艺术学部深造。学成归国后,曾在世界顶级4A广告公司电通(Dentsu)、奥美(Ogilvy);世界500强九龙仓地产集团(Wharf);世界印刷巨头日本凸版印刷(TOPPAN)等企业内担任首席设计师、创意总监等重要职位。后创立个人艺术工作室,其设计方案曾被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钢国际、GEF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佳能、斯巴鲁、IBM、思科、同仁堂、白兰氏、九龙仓、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奥迪、华为、百度、新加坡旅游局、宜家、颐堤港等企事业单位采用,深得好评。
(捐赠合影)
结束语
访谈结束后,萧有恺、姜冠文老师向学校捐赠了两本精装版的《萧有恺画集》和两张收存了六十多年的“湖南艺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及“入学通知书”。这保存良好的二份珍贵文献纸张已泛黄、松脆,个别字迹也已褪色,但上面热忱洋溢的迎贺词依然清晰可见。它见证着湖南艺术教育曾有过本科办学的盛景;也是这一纸录取通知,让心属艺术的萧有恺走上了艺术科班教育的道路,开启了灿烂的艺术人生。
(萧有恺捐赠的湖南艺术学院录取、入学通知书)
(萧有恺,1943年出生,湖南涟源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级美术师。1960 级湖南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校友。历任湖南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原理事、湖南省湖湘文化协会顾问、湖南省九歌书画院特聘艺术家、湖南省景天艺术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曾于2001年、2002年、2003年、2006年分别赴台北市、英国纽卡素市、越南胡志明市、马来西亚马六甲市举办画展。代表作有:《青岩山览胜》(参与中国文化部组织的艺术团出访日本,应邀为北九州市政府作山水画,1989年)、《武陵奇峰》(被英国纽卡素市政府收藏)、《清水寺圣境》(被日本京都清水寺收藏)、《千年学府》(“巡太平洋五国艺术展”获加拿大国家金奖,2009年)、《岳麓书院》(受邀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创作,2011年)、《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入选“湖南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2012年)、《吊脚土楼入云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艺术博览会法国巴黎卢浮宫当代艺木家作品展,2023年)、文章《勤于砚田笔墨,思于造化之功——大陆山水画名家萧有恺》和山水画作品(2001-2003年间台湾民族报专版刊登)。出版专著《当代名家教材集•美术欣赏——萧有恺》、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系列《萧有恺作品精选集》《萧有恺山水画专集》《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库——萧有恺画集》《速写入门》(与姜冠文合著)等。个人成就先后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20世纪国际美术精品博览会》等多种辞书,媒体专访《著名中国山水画家萧有恺》(湖南电视台《艺术家族》栏目,2011年)。
姜冠文,1948 年出生,广西桂林人,湖南省戏剧学校舞台美术专业 1965 级校友。湖南省美术家、戏剧家、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舞美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职。代表作《万国旗》(烟花包装设计获中国轻工部一等奖)、《龟蛇酒》(获外贸部二等奖),木偶剧《火云鸟》《石三伢子》(主创设计分别获文化部剧目文华奖、金狮奖、文化厅服装设计奖),著作《速写入门》(与萧有恺合著,湖南省少儿出版社出版)。另有多幅美术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