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新闻动态>>正文

风雨同行念湖艺,不忘初心绘人生——湖艺前辈口述历史(二十)

2021年04月16日 文/李佳烜 图/李艳 罗苏 审核/李雪蓉 鲁晓文 唐博 

2021年4月14日下午,我院65级舞台美术科校友谢丽芳、吴尚学伉俪(注:见1988年校庆纪念册93页)受邀来院访谈交流。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与谢丽芳夫妇会面、座谈。三馆中心主任李雪蓉、美术系系主任周朝晖代表学院接受了两位校友捐赠给学校的《麓山岁月》《先生之风》《月亮粑粑》《星火传承中的蒲公英行动》等珍贵书籍资料。

谢丽芳,湖南隆回人,1949年1月出生,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主席。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65年考入湖南省戏剧学校舞台美术科,毕业后,谢老师历任衡阳地区祁剧团舞美设计、衡阳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长沙铁路二中学幼师美术教师,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美术研究室主任等职务;代表作品有《石头娃的故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插图)、油画《纸风车》、水墨《美丽纠缠——我的神话世界》等作品。编辑出版有《儿童色彩画》、《儿童陶塑》、《儿童黑白画》及《儿童创意画》,《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实验报告》等书,曾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2005年度萧淑芳艺术基金优秀女艺术家奖”特别奖。

吴尚学,湖南沅江人,1949年1月出生。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作主要面向少年儿童,为孩子们编辑了许多有益健康成长的书籍。1965年考入湖南省戏剧学校舞台美术科,1969年毕业。1970年8月分配在邵阳湖南省新华印刷二厂,6年后调到衡阳歌剧团任舞美设计,主持过《洪湖赤卫队》、《江姐》等大型歌剧舞美设计,湘剧《牛皋招亲》获湖南省第二届戏剧节舞美设计一等奖,油画《危时见赤诚——徐特立在1927》获湖南省首届文学艺术创作奖,《稻田案件》获全国首届科普美展一等奖等。86年告别九年的舞美设计生涯,调至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任美术编辑,所编图书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 从2003年起吴尚学与谢丽芳所主持的“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将民间美术引进乡村学校的项目,至今已坚持了18年。吴尚学还为乡村为民族地区的学校进行校园文化设计,这一行动,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领域中都产生了很大反响。通过“蒲公英行动”谢老师、吴老师将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和美术创作理念撒播到偏远山区,以“美术支教”的实际行动助力实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

谈起在校求学时光,谢老师与吴老师认为,母校(当时叫“湖南省戏剧学校”)是个人事业和爱情家庭的起点,两人对母校都抱有十分深厚且真切的感情。无论是在求学期间,还是毕业之后,都觉得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是那么的可敬、可亲、可爱。那时候蔡达老师是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是杨安久老师,学校秩序井然,教学规范,所有的老师都十分尽职尽责地关心和呵护学生。王新隆老师、何香清老师教水粉,云时霖老师、李鹏林老师教素描。杨安久老师、徐学思老师教装饰,潘秀沅老师教舞台美术理论。李鹏林老师与学生年龄相仿,受命担任女生班生活老师,后来由文化课常业婷老师担任,也都给予了我们浓浓的关爱。当时的老师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相处温馨和睦,其乐融融。谢丽芳记得自己上课犯困睡着了,忠厚的何香清老师用手指轻轻点击桌子叫醒自己的情景;毕业于上戏舞美专业的潘秀沅老师诗画皆能又通音律,一个晚上就谱写出《舞美班歌颂王杰》,“湘江水暖麓山红,舞美班师生把王杰来歌颂……”,这首歌直到现在全班同学都还会唱。让人感动的是尽管潘老师文化大革命被下放到煤矿,并尽历了一系列不公的待遇,但八十多岁高龄的潘老师现仍旧兴致勃勃地在进行着水彩画的创作。还有云时霖老师的坚强与对艺术的追求,因此也才有了同学们为云老师出书的动人情节。黄甦老师因为被打为右派没有给我们上过课,但仍能记得他带领同学装台、布景时的热情与关爱;杨安久、徐学思老师帅气有才,教学十分用心,令同学们十分钦佩。另外,谢、吴二位还回忆起同学们自制的简陋画箱被戏称为“阉猪箱”、“剃头箱”,但也就是这小小的画箱陪伴着我们与云老师、潘老师、杨老师、何老师与李老师,还有唐棣华老师走过了那美好的一年。忘不了的还有我们舞美班的蔡达主任,亲手教我们打背包,带着我们跑步出早操。

然而,短暂充实的求学岁月在入校一年后嘎然而止。1966年,“文革”开始,很多老师被冠以牛鬼蛇神成为批斗的对象,学校被停课停学,乱象百出,教学用的人体石膏像被视为封资修的东西而砸碎,正常的师生及同学关系和教学秩序被摧毁(对于这段灰色年代的记忆,谢吴两位老师不愿多提和回忆,也希望我们轻轻带过)。即便如此,舞美学子们仍不忘专业,继续还在追求内心深处的艺术梦。没有老师上课便想法弄来一些俄罗斯油画画册来临摹;还有的同学则到处去寻找幸存的石膏像来画素描。当时同学们对俄罗斯的绘画崇拜有加,刘熙焕同学自誉为列宾、还册封钟海滨同学为苏里柯夫。还有的同学参加了广州美院师生在省展览馆的表现革命题材的油画创作和学习。1969年2月,全校师生被下放到靖县。同学们也不肯舍弃自己所爱的专业,随身携带着画具画册,一有空就抓紧时间画画。1970年8月,同学们由省文化厅根据其家庭出身等情况分别分配到省电影机械厂、省新华印刷厂一二三厂、剧团等地,谢老师被分配到衡阳祁剧团任舞美设计,吴老师被分配到邵阳省新华印刷二厂。有的同学因故被“甄别”出了艺术队伍,几经辗转又重新拿起画笔继续学习,却成为“外行”中的“内行”,成就了不同的艺术人生。

湖南省戏剧学校65届舞台美术科是湖南省文革之前的最后一批美术生,文革十年是湖南省美术人才的断档期。文革之后,百废待兴,这批同学由8位专业老师引入门,尽管只经过一个多学期的专业课学习,但经过十年的社会历练和潜心自学,辗转反侧,又回到了美术界。其中不少同学在出版和艺术创作中屡屡获奖,也已成为湖南艺术创作承前启后的优秀人才而崭露头角。如工作在出版系统的郦渊、陈巽如、郑大正、贺旭、吴尚学、戴树铮、毛国保七君子;省电视台美术设计文运夫、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万林、省木偶剧院美术师姜冠文、省林业杂志主编熊艺郎,省煤炭杂志美编周雄,高校美术老师卢资慧、范琰,省水粉画协会秘书长赵竞城、长沙影视剧院宣传的刘正黔、张丽辉,新华书店美宣邓锡林、宁乡县卫生防疫宣传刘运才,益阳市戏研室陈安民、邵阳市花鼓剧团副团长唐捷、岳麓区文化馆美术专干袁作甫、怀化市群众艺术馆美术专干肖舒,以及一直在坚持国画创作的复转军人陈彩云和余兰英与一直在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的王青等。还有画家、撰稿人兼投资人等多层身份的杨安。自入校我们班共44位同学尽管有些脱离了美术专业,但也都在各行各业努力地工作着且都很优秀。

在舞美科学生进校50周年之际经姜冠文与付沙白同学提议,全班同学与老师共同支持,齐心协力,由吴尚学老师组稿、设计与编辑的画册《麓山岁月》,汇集了同学们从进校到走进社会,到成家立业的大量图片,记载了65届师生的世纪深情,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

由郦渊、杨安、戴树铮、钟海滨等同学编辑完成了《先生之风》一书,杨安同学以饱含浓郁的尊师之情,多方求证,为90高龄的云时霖恩师撰稿,展现了云先生的坦荡人生,其豪爽性格和敬业之精神跃然纸上。杨安同学及多位同学的慷慨捐资,使画册得以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除此之外,谢丽芳老师还谈到了自己的俄华辞典的心结。文革期间,学校停课。她和一些同学进入一片狼藉的图书室,并在乱书堆中拿走了一本梁礼谦老师私人的《俄华辞典》。至此后,谢老师总忘不了那四楼地下室的图书室,忘不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梁礼谦先生,还有少不省事的自己拿走的那本“俄华辞典”。她曾四处打听梁礼谦老师并希望当面归还辞典,以表达愧疚,却不得其踪。为此她还写了一篇文章《俄华辞典》发表在《女画家散文集》中。此次她把梁先生的这本字典,加上歉疚与回忆一并奉还给了学校的图书馆。

对于学院未来的发展,谢老师认为,作为老师,不应当只教会学生专业能力,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要让他们接受“爱”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学会自强自立,能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对于筹办中的《湖艺之光》优秀校友书画展,谢吴两位老师建议可以将此次展览办成“具有当代意识的艺术创作展”和“叙事性的文献资料展”两个部分,以便让观展者能够更多地了解知晓学校的过往历史,理解在那个年代我们的老师与我们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还有现在发展中的学校在艺术中的追求。

谢丽芳、吴尚学两位老师对学院发展现状表示欣喜,并对学院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采访现场)

(回到学弟学妹中的谢丽芳吴尚学伉俪)

(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会见优秀校友谢丽芳吴尚学伉俪)

关闭